“盯紧点,沥青复合封层上必须保持干净整洁!马上要打道面混凝土,越到后边越要提起精神!”5月27日,位于新疆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库尔干机场工地上一片繁忙,正在进行沥青复合封层作业。主管施工员刘刚站在试验段旁对班组长喊了一嗓子,看着刚刚铺筑的沥青同步碎石,回想起项目建设以来的点点滴滴,感慨万千。
塔什库尔干机场是新疆“十三五”重点机场建设项目,是新疆也是公司首个高高原机场项目,海拔3252米,建成后对于改善高原县城各族群众交通条件、振兴当地旅游具有重要意义。第九总经理部主要负责飞行区土石方、混凝土道面等施工。2020年5月19日,项目在当地春寒料峭中开工建设,为这座“石头城”种下腾飞的希望种子。
机场选址所在地遍布戈壁、冰冻周期长、全年有效施工期仅半年,塔县仅有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,所需建材、物资要从300公里以外的喀什市运输到现场,交通条件落后,工期紧、任务重,给项目带来极大挑战。
低温缺氧的高原环境是项目人员需要克服的头道难题。日日从雪山深处刮来的大风挟裹尘土,使建设者们时刻处在“高原咳”、“高血压”的危险之中,蔓延千里的荒芜更是让劳保、施工机械等物资的供给异常艰难。“塔县没有工业和农业,物资十分匮乏,经常会出现为了买一件物品跑遍大半个县城的情况。”项目常务副总经理计政华对进场时的一幕幕记忆犹新。
为此,项目统一购买造氧机、发放防寒抗冻等衣物,安排专人提前储备生产生活防疫物资,全力保障工程建设。“缺氧不缺精神,缺氧不缺干劲。”全体建设者喊出豪迈誓言。条件虽然艰苦,但是参建员工无一人抱怨,正像计政华所说:“我们必须是塔县最优秀的机场施工队伍。”
当年的施工任务是总挖方量约227万方,场区内调配土源回填量约100万方。“挖出的土方超粒径石块太多,25-70厘米粒径的石块占10%,级配不良严禁直接回填。”监理代表明确提出要求。回填料要全部从挖方料中挑选,挖的时候不好挖,回填都成了问题。
面对这一关键工序,项目立即展开技术研讨。 “挖出来集中过筛吧!”“不行,二次倒运和过筛成本太大!200万方土拉来拉去,一天能筛出来几方?”“那也得过筛啊!直接装车拉走又不行。”沉思着的计政华突然兴奋地击了一下手掌说道:“这是个好主意,那就给自卸车上安上背筛,装运过程中直接过筛,落下的大石块由挖机同步进行归堆顺边,集中处理!”于是跑向填方区的自卸车都像背着一个高高的乌龟壳。“几次改良以后,效果还真不错,避免二次倒运,提高了筛除效率。”看着自卸车背筛取得的效果,计政华脸上堆满笑容。
分层开挖是质量控制点。随着挖方和回填进展,又一个难题出现了。当地多为硫酸盐渍土,为避免盐渍土对上层结构产生侵蚀危害道面,设计要求对道面和航站区等表面采用易溶盐含量小于0.3%的挖方进行回填。经过反复论证,项目按照每2米厚一层进行开挖,将每层含盐量检测没问题的土用于地基换填、边坡回填和外供二标航站区,并且每开挖一层调整一次运距,综合运距控制在最低。在一次又一次的含盐量检测和土方调配下,回填质量终得以保证。
当工程进入大干阶段后,现场挖方区新的“拦路虎”不断出现。“原土石块多、颗粒大,难以开挖,机械开挖、运输中的损坏率较高,而且空气稀薄燃油不充分降效严重。”刘刚说。遇到难以开挖的场区,均留在视野较好的白天进行施工,调整挖机和自卸车的配置比例,加强检查、维护和保养,确保机械和设备的正常运转,最终实现大规模流水作业。
“当时隔离7天以上的人员有150多名,且现场全面停工6天。”计政华说。面对多地复发疫情,项目坚持生活区、施工场地两点一线闭环管理,克服人员不足、部分机械闲置等困难,积极抢回疫情耽误的工期,2020年10月29日率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。“民航建工出手就是不简单,在遭受两次疫情的冲击下,你们一标还是领先完成了计划,不仅让我们见识了智慧,更增加了对总节点的信心。”机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廖正军对项目部频频点赞。在业主单位组织的4次月度综合评比中,项目部4次得分均排名第一,赢得各界一致好评。
在紧抓进度的同时,项目非常注重环境保护。作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一部分,机场在建设过程中会对区域的环境产生持久的影响。野生的喀什膜果麻黄是国家野生保护植物,数量稀少,在多砂石的盐碱土上也能生长,具有抗寒、耐热、耐旱、耐盐碱及耐土壤瘠薄的特点,在边境地区生长的膜果麻黄,起到了良好的防风固沙作用。
“这里有457株膜果麻黄,均已完成移植,并安排专人定期进行浇水养护。”刘刚回忆说,他经常去看看它们长势如何。在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移植栽培和浇水养护,保证其正常生长,也是履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。
茫茫戈壁上,一座承载着当地人民希望的机场正初现雏形。在建设者的精诚协作下,机场工程场道工程施工一标段混凝土施工正紧锣密鼓地施工中,整体进度正朝着工期目标火速推进。长风烈烈,帕米尔雄鹰振翅高飞,民航建工的旗帜在皑皑雪山的映衬下,显得更加光耀夺目……